儒道狂书生逍遥小咸鱼

第369章 诸国震动

第369章 诸国震动

“新出世的经典?这是谁干的,真是好大的胆子,编订这样的诗集?”

安太玄看得眉头直皱,这本诗词文集之中,不少诗词简直是把权贵们的脸皮都要戳烂了,也不知道是从何处得来这么多禁诗、反诗。

编订此书之人,是要谋逆造反吗?

安太玄皱眉想了想,迅速离开宫殿前往半圣老祖的地方。

文圣山,圣宫之中,半圣老祖正在细细品读翻阅刚才得来的那些诗词,脸色平静不起波澜,无法看破其内心的想法。

“太玄,前来拜见老祖!”

安太玄站在圣宫外,恭敬请见。

老者闻言,幽幽开口道:“进来吧!”

安太玄连忙轻步走入大殿,再拜道:“老祖!”

老者头也不抬,只是轻轻应了一声。

安太玄不禁低声道:“老祖,是何人编订了这本诗词集?”

“不知道。”老者不紧不慢道,“不过这本书不一般啊,是能传后世百代的经典。也不知道是谁,居然能把这些诗词编定成经典。”

他感应到有人编出一部经典,但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又是在何处问世。

“传百世千古的经典?”安太玄心中微讶,又皱眉道,“可这些诗词……”

老者微微抬头,淡淡道:“有什么问题吗?”

安太玄见老者的神色,心道这些诗词难道还没有问题?

其中的内容把权贵世家贬低得不像样子,甚至连帝王都不放在眼里。

就差明写世道不公,我要造反了。

老者笑了笑,说道:“既能得天地文道认可,还能成就经典,这不证明这些诗词说的没有问题,只是说得太刺耳了,你们这些人不爱听罢了。”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这样能传千古的诗词,能有什么问题呢?”

“世间还有这么多不知名的文人写出这些诗词,老夫今天也算长了见识了。”

听到自家老祖这么说,安太玄愣是不知该怎么评价了。

他难道跟着附和?国祚一下子减少几十年,他感觉屁股下的位置都坐不稳了,还怎么去附和诗词的好坏。

老者看向安太玄,开口道:“此经典一出,天下震动,诸国气运皆衰减,可不止我们安国国运折损。你是在担心这些诗词传出去,于国不利?”

“太玄确有此意。”安太玄连忙道。

老者不禁微笑道:“难道你不觉得这些诗词,很熟悉吗?”

安太玄愣了一下,“太玄以前从未读过这些诗词,这些文人也未曾听闻,怎么……”

安太玄突然一顿,自家老祖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说这样的话。

这些诗词……安太玄心思转动,猛然想到以前从陆正那里传出来的一些诗词。

安靖还曾讲述陆正的言论政策,其中不乏引用过几句诗词。

安太玄连忙翻看手上的册子,不禁目光一凝。

他忍不住道:“这些诗词,和那个陆正有关系?”

老者神色平静道:“我读着这些诗词,莫名就想起了那个年轻人,事情恐怕真与他有些关系。”

安太玄狐疑道:“怎么可能?以他的儒道境界,如何能够编订这些的经典?即便是大儒,若不能领悟这些诗词,也是编不成经典的!”

哪怕安国朝堂上那些大儒,估计也无法与这些诗词共鸣,编就出经典。

“万事无绝对。”老者悠悠道,“他有一颗为民之心,还不惧权贵,这便有资格,若是得他人相助……”

安太玄闻言内心一动,惊疑道:“还有人帮他,谁能帮他……不对,他能找到这么多诗词,确实古怪。但他的身世,我派人查过的,没有什么特别。”

安太玄心道他之前还亲自去见过陆正,没看出对方有多不凡。

早知道,他那个时候该直接把陆正里里外外给探查一番。

不过现在暂时没那个机会了,听闻陆正已经去了楚国游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回安国。

老者闻言只是一笑,“我也没说绝对是他,只是觉得可能与他有关系。”

安太玄神色稍敛,他是真不信陆正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老者又道:“这些诗词不错,可惜恐怕连那些儒道文人都不会喜欢……这部经典虽问世,但天下诸国都得将之列为禁书。”

老者顿了顿,又道:“他们要禁书,但我们不该如此,至少不该全禁……你选其中一部分传出去,最好让人传至其他八国,让天下人都知晓。”

“这……”安太玄有些不理解,这些诗词的传播可不利于江山社稷。

老者淡淡道:“欲成大事,当不拘小节……你觉得这样的经典问世,影响就仅此而已么?安国的兴衰,你身为天子应该把握方向,趁此机会好好做些事情吧。”

安太玄神色变幻,连忙道:“太玄明白了。”

老者幽幽道:“去吧,以后无紧要之事,莫来打扰,老夫准备闭关一段时间。”

老者顿了顿,又道:“这本诗词让我有所悟,或许,老夫还能再进一步……”

老者目光深邃看着眼前的诗词,他之所以对这部经典没有不满,就是因为感觉自己触摸到了什么。

立在他儒道之路上的阻碍,似乎出现了一道裂缝,有一抹光亮照射而来。

安太玄闻言不禁大喜,这岂不是说自家老祖有可能迈入圣境,真正的得道成圣?

如今天下活着的儒道圣人,都只能算是半圣,没有人完全得道成圣,都差了些火候。

安太玄表情惊喜,连忙恭贺一番。

老者神色依旧,只是淡然挥手。安太玄躬身告辞,脚步轻快地离开圣宫,再也没有来时的忧虑。

只要自家老祖能得道成圣,他们安国的国祚自会绵延长久,今天失去的这点算不得什么了。

安太玄一路轻松回去皇宫,路上还不停琢磨着事情。

等到了皇宫,他直接下令道:“去!召集百官前来议事!”

说罢,安太玄去到大殿,拿着诗词册子整理一番,把一些诗词收了起来,另外的拿在那里慢慢品鉴。

半个时辰之后,在太安城各处的百官急匆匆赶来皇宫紧急议事。

有的人还不明情况,但也有的人打听到好像是钦天监出了事。

至于有经典问世,他们还尚不清楚。

毕竟整个太安城,就文圣山上突然出了异象。

异象来得快,去得也快,都没人清楚怎么回事。

安太玄见百官到来,不禁神色一正,不怒自威道:“今天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钦天监观察到我大安国有近五十年国运衰减!”

百官闻言脸色皆是一变,突然折损这么多国运,这可不是一般情况了。

有人不禁问道:“这是出了什么事?难不成有他国大举犯边,引得国运震动……”

众人忍不住窃窃低语起来。

“还有一事。”安太玄冷声道。

百官顿时静声,侧耳倾听。

安太玄目光凌厉,开口道:“有传世经典问世,朕请诸卿品鉴!”

安太玄微微侧目,旁边的内侍连忙将一份份诗词传阅给百官。

百官心生好奇,皆是拿着诗词看了起来。

很快,就有人绷不住脸色,欲言又止。

有人眉头紧皱,喃喃道:“这些诗词,简直,简直……”

有文官不禁道:“敢问陛下,这些诗词是何人所写?”

安太玄淡淡道:“很多人所写,有人将它们编订成了经典,刚才文圣山的异象,便是因此书而起。”

百官闻言脸色变幻,神情惊疑不定。

“编订者何人?”有人询问道。

安太玄淡淡道:“卿有何话?”

官员道:“编订此书之人,居心叵测,于国家社稷不利!还请陛下禁封这些诗词,找到编订之人!”

安太玄目光一寒,开口道:“这些诗词,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已经有人把这些诗词编订成经典,连老天爷都知晓了!难道这些诗词说的是假的?”

“朕让尔等治国,众卿就是这样治理的国家?”

“尔等不想解决问题,反而欲责问编订经典之人,到底是谁于国家社稷不利?”

“众卿当真是我大安的忠臣、良臣?”

安太玄怒而站起,有天子龙气肆虐大殿,恐怖的威压笼罩众人,隐有虎啸龙吟之声回响。

天子一怒,百官惊惧。

“臣等有罪!”

“臣有罪,请陛下息怒……”

……

百官纷纷开口告罪,不敢触怒安太玄。

安太玄见众人如此模样,不禁心中畅快。

平时让这些人干点正事、实事都不爽利,说这不行、那不行。

终于是让他逮着机会好好痛斥一番了。

安太玄缓缓收敛天子气势,悠悠一叹,说道:“我大安国何至于此?到底还是朕的问题。”

“是臣等罪过!”

百官连忙开口,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当然一个个只是口头说说,真没人想出来背锅。

安太玄看向百官,神色忧道:“国运震动,朕之罪也。朕欲下诏罪己,昭告天下,众卿以为如何?”

不是,你来真的?百官闻言神情惊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