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考成法20版本!苦一苦官员吧(大章)

第92章 考成法2.0版本!苦一苦官员吧(大章)

七月二十四日,清晨。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jinruta.com

顶着两个黑眼圈的沈念将一份奏疏呈递到了通政使司。

昨日他抨击考成策之弊,今日便拿出了解决弊端之策。

这个速度,绝对能让昨日常朝上认为他只为出风头的一众官员汗颜。

沈念预计。

不出一个时辰,此奏疏便会被呈递到内阁;最多午时,此奏疏便会被呈递到禁中;最多黄昏,此奏疏的内容便会在京师的各个衙门传播。

沈念相信,张居正定会懂他的良苦用心。

……

一个时辰后,内阁值房。

次辅吕调阳坐在书案前,正在翻阅奏疏,撰写票拟。

突然,他眼前一亮。

佝偻的老腰不由得挺直起来,将一份奏疏缓缓展开。

“臣翰林院编修沈念谨奏,为考成法削下奉上之弊,言安民之策。”

“《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臣以为:月有考,应先考德;岁有稽,应先论贤。”

“考成之策,安民为要,欲安民须加意于牧民之官,应以亲民固民为上考。”

……

“考贤德,视官事如家事,视百姓如子弟,不纵富豪奸滑,不偏累小民,不要浮誉者,考语应优。”

“徒为考绩,或盘剥,或贪腐,或冤民,或轻农桑、或轻教化、或轻流民、或勾连豪强者,考绩应为下。”

……

“乡里之土,官民共治也。考成皆以固民为先,天下有水旱盗贼,有敌国外侮之虞,然人心护上,国必久安长治也。”

……

简而言之。

沈念这篇《考成法之安民策》就论述了一句话。

“考成之法,须以民为本,以安民固民为上考,政事考绩为中考,虚文浮誉为下考。”

当下。

考成法的最大弊端就是:一味重视官员的政事成绩,比如收税多少、月治冤案多少、缉捕盗贼多少等等。

重结果而不论手段。

地方上的官员胥吏为完成任务,或虚报田地面积,或将赋税转移给百姓,或制造大量冤案错案等等,造成官民对立,伪造出一堆虚文浮誉。

如此一来。

百姓自然对主张施行此策的张居正,恨之入骨。

梁辰、梁晴兄妹对张居正的恨,绝非个例,天下想让张居正倒台的官员胥吏、底层百姓,数不胜数。

沈念主张将地方的安民固民之举,作为考核的第一标准。

比如将地方的民风教化、流民乞丐、街头言论、盗抢案件等情况都作为官员胥吏的考核指标。

具体的考量细则与标准,自然还要由六部官员根据实际情况拟定。

如此。

就为地方官员的考绩上加了一道首要标准:安民。

……

吕调阳看过奏疏后,捋起白的胡须,喃喃道:“此安民之策,倒是不错,但执行甚难,交于内阁不就行了?他为何要在常朝上汇报,子珩绝非那种刻意彰显自己之人!”

吕调阳正自言自语着,突然表情一窒,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哈哈……这小子真贼!有趣!着实有趣!”

吕调阳站起身,朝着隔壁张居正的值房走去。

他知。

沈念的这份奏疏,乃是要让张居正亲批的。

……

片刻后,张居正的值房内。

张居正看罢沈念的奏疏。

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表情。

他瞬间就明白了沈念昨日常朝为何要攻击考成法,为何没有将此《安民策》直接呈递给他。

此道《安民策》对民有利,然对地方官员胥吏则大大不利。

让地方官吏一边向百姓催税,一边还要与百姓搞好关系。

简直就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天天受夹板气。

这会使得地方官吏们叫苦不迭,会使得地方政务越来越难做,会使得官吏手中的油水越来越少……

说白了。

这就是一道“为了天下民生,只能再苦一苦官员”的无奈之策。

一旦宣告天下,必会被天下官员敌视。

此策俨然如最初的考成法、驿递条例一般,必然会出现“言之谆谆,听之藐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

非常难以执行。

沈念若选择私下汇禀张居正。

张居正同意执行此策。

无疑会再次成为官员公敌,并且会有更多官员以张居正柄国专政来做文章,进行倒张活动,破坏此策。

沈念选择常朝直谏。

是为了将执行此策的压力转移到朝廷头上,为张居正减负的同时,也使得此策能够更有效执行。

“子珩如此做,是欲将张居正新政变成万历新政啊!”张居正捋须说道。

若沈念听到此话,一定会很兴奋。

他的目的正是如此。

张居正新政变成万历新政,看似只是变了名头,其实是由内阁操控变成了皇权操控。

大秦之商鞅变法,成在商鞅,更成于秦孝公的支持,然秦孝公一死,商鞅很快就惨遭车裂,变法走向失败。

还有宋朝的两次著名改革:范富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与富弼的政策很好,然宋仁宗过于软弱,支持力度不够,最后施行不到两年便戛然而止。

王安石变法最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正常施行数年,然宋神宗对其生疑后,变法派迅速被保守派打倒,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经验告诉世人:新政变法,以皇权为主导,才是最佳途径。

张居正比商鞅、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阻力小一些,是因张居正当下拥有执掌天下的权力。

但无论臣权有多大,都比不得皇权,即使当下的皇权还很弱。

沈念的想法是,此策由小万历掌控推行,更为合适。

而这个想法,还需张居正的理解与帮助。

张居正提起毛笔,在奏疏上批阅道:“臣无异议,烦请陛下定夺!”

这句话,正是沈念想要的。

将决定权交给小万历,便对了。

当下的小万历,需要体验掌权施政的快乐,需要百姓的赞美与歌颂。

故而他一定会赞同此策。

官员们对此策即使不满,敢骂一骂撰写此策的沈念,但却不敢公然反对皇权。

沈念这道《安民策》。

是为了大明江山稳固,为了天下黎民少受疾苦,为了考成法能够更稳妥施行。

沈念选择这种方式呈递此策。

是为了帮张居正减负,减轻其被骂独裁专政的压力;是为了小皇帝享受百姓对他的赞美与歌颂,是为了让新政之策能够更长久、更健康地执行下去。 可谓是用心良苦。

沈念相信张居正心中无私,相信张居正不会因沈念此举有令其放权之嫌而忌恨自己,相信张居正明白他的心思,会将此策的决定权交给小万历。

为此。

沈念不介意被官员们误解为追逐浮誉的浅薄之人,不介意因撰写《安民策》,引得天下地方官吏的仇视。

为了大明江山稳固,为了天下万民,不止只有张居正不惧与天下官员为敌。

沈念亦不惧。

他选择了对自己伤害最大,然对小万历、张居正、天下底层百姓最有益的一种上奏方式。

这一刻。

张居正突然觉得自己不孤独,突然觉得有人懂他,且能为他遮风挡雨。

这一刻。

在张居正的心里,沈念已不仅仅是他的得意门生,而且还是与他志同道合、能够并肩作战的同僚。

……

近午时,文华殿。

小万历翻到沈念的奏疏、看到张居正的票拟后,不由得大喜,将奏疏递给一旁的冯保。

冯保看后,脸上顿时露出笑意。

“陛下,沈念在常朝之上言考成法之弊,而后又呈递《安民策》除弊,张阁老即使不满他这种炫耀行径,然却能看出此策确实是对症下药,考成法是张阁老的得意之作,他放不下面子认错矫正,故而交给了陛下定夺。”

“老臣以为,此策可行。考成法确实引得了诸多民怨,陛下若站出来,亲自操持此《安民策》,必然能引得天下百姓的赞颂,使得大明江山愈加稳固。”

凡是有利于稳固和提升皇权的事情,冯保一律赞成,因为他的权力全部来自皇权的延伸。

小万历点了点头。

……

午后。

沈念这道《安民策》由通政使司的文吏誊录多遍,分发到各个衙门。

小万历表示:此策甚佳,他与内阁皆无异议,令六部官员立即拟定考成与安民相结合的细则。

与此同时。

小万历将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三名阁臣,外加吏部尚书张瀚、户部尚书殷正茂全唤入了禁中。

考成法乃是吏部的主责,民生之事则是户部主理。

小万历强调要将此事当作目前的要务去做,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以河南府下辖的一州十一县为考察点,下县下乡,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官员考成与民生相结合的细则。”

此策略乃是小万历自己想的。

张居正听后,甚是赞同。

这让小万历甚是意外,再次觉得自己有成为尧舜之君的潜力。

而沈念知晓此事后,也甚是兴奋。

小万历天资聪颖,若真将心思放在政事上,日后超越他爷爷(前二十年执政期),一点问题都没有。

……

京师各个衙门的官员看到沈念这道《安民策》后,想法各不相同。

有官员觉得此策对民甚好,然对地方官员胥吏甚苛,执行上难度甚大。

有官员对沈念这种“先抛问题,再呈答案”的炫耀上谏方式,甚是鄙夷,认为沈念此举过于张扬,实乃邀宠卖乖之举。

还有官员认为,沈念急于擢升,自以为得到了皇帝信任,便想将自己由张居正的学生变成皇帝身边的自己人。

……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沈念。

但鲜有人能猜到,沈念此举,是为了给张居正减负,是为了此策更易落地实施,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

为此。

他完全不顾惜自己的名声,无惧被地方官员咒骂。

想不到这些,不是一些官员不聪明。

而是在他们眼里。

沈念这种损己利他的做事方式,只有傻子或圣人才能做得出来。

与此同时。

京郊县乡的一些地方官员胥吏听到此《安民策》后,已开始咒骂沈念。

考成法本就将他们逼得日日忙碌,不敢懈怠。

而今朝廷又将最难做的安民亲民之举,划入考成法之内,使得他们更加难做。

此消息传到民间街头后,百姓也并非全是欢呼声。

一些落第书生认为沈念常朝直谏,实为逾矩之举,令人鄙视。

一些巨商豪贾则称此策将会破坏官场规则,使得他们的生意更加难做。

当然,也有夸赞此策的。

一些百姓认为此策可限制官吏对底层百姓的欺辱盘剥,实乃爱民之策。

……

沈念对这些评价,完全不在乎。

他来大明一遭。

不是要做一个沽名钓誉、毫无用处的清流;不是要做一个全顺君心、趋炎附势的乖臣;更不是要做一个对上官唯命是从、玩乐至上的庸臣。

他有信念。

与张居正一样的信念,甚至比其更加纯粹。

至于他选择苦一苦官员。

乃是因当下的大明官员,过于肥己、过于享乐,即使苦一苦他们,他们也不会苦到哪里去。

……

又一日,入夜时分。

正阳门大街、猪市口东一座酒馆的二楼包间内。

沈念做东,为梁辰、梁晴兄妹践行。

明日一大早,二人便将跟着户部考察河南府民生的官吏队伍返乡。

且作为考察队伍的引路人,可将知晓的一切不公之事,告知户部的官员。

这还是沈念介绍的。

此刻的二人甚是拘谨,压根不敢抬眼直视沈念。

沈念笑着道:“怎么突然变拘谨了,我还是喜欢你们绑架我时的那种性格!”

梁晴俏脸一红。

“沈大人,我们错了,以后……以后绝对不再做这种傻事了!”

梁辰则是突然站起,跪在地上。

“沈大人,我替河南府的百姓,向您磕一个,您是个好官,大明就缺您这样的官员!”

……

半个时辰后。

沈念与梁辰、梁晴别离后,走向前方的马车。

阿吉连忙迎了过来。

而在马车旁还站着两名身材魁梧的青年汉子。

此乃沈母钱雇的护卫。

令他们保护沈念,免得再出现被人绑架的意外。

沈念坐在马车里,透过窗户望向街道两侧的繁华,喃喃自语道:“大明,会越来越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