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诸葛亮和周瑜通过彼此见闻与观点,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都到这个时候了,诸葛先生也该回来了吧。”刘备心里盘算着诸葛亮的归期。

可诸葛先生似乎并未有写信告知刘备归期的打算。

此外,刘备还得到的小道消息称,诸葛先生和夫人黄月英在江东住得十分惬意,还在为求子一事,耐心接受华佗先生的治疗。

以刘备对诸葛亮的了解,诸葛亮那可是一个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之人,绝不是那种因私废公的人。

“诸葛先生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家事,因为要和夫人一起看郎中,就耽搁了回荆州的行程呢?”

刘备觉得不能这样。

诸葛亮此次出使江东,本是刘备精心安排的任务,诸葛亮就如同刘备放飞的风筝,手中的线由他掌控,可刘备还是隐隐担心:诸葛亮会不会在江东的温柔乡中迷失自我,被那 “糖衣炮弹” 所击中?

刘备表面上用人不疑,对诸葛亮信任有加,可背地里,却难免心生忧虑。刘备这时候缺乏自信了。

这与当年刘备前往江东与孙权洽谈,并在江东娶妻那段时间,荆州众人的心境竟有着几分相似。

正所谓 “人心隔肚皮”,这世间哪有绝对的信任,其中总是夹杂着诸多揣测与不安 。

刘备心中的不安正日益加剧,只因诸葛亮在江东与孙权麾下众人交往越来越密,且据说相处得极为融洽。

原本,诸葛亮只与鲁肃是朋友,只是鲁肃此时正统领江东军队驻扎在陆口,抵御北方曹军,无暇与诸葛亮频繁相聚。

在江东,诸葛亮最为亲近的人便是兄长诸葛瑾。这兄弟二人为人正直耿介,即便见面,谈论的也多是公事,公私分明,绝不含糊,这也是刘备放心让诸葛亮出使江东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此番情形却大不相同,一向正直、品行修养颇高的诸葛亮,竟与周瑜自在地往来起来。

刘备实在想不明白,究竟是周瑜下了拜帖,邀请诸葛亮到家中做客,还是诸葛亮递上名帖,主动前往周瑜府邸拜访?但刘备确切知晓,周瑜和诸葛亮二人已然会面。

回想起在北固山上,孙小妹和袁耀新婚酒宴之时,刘备喝醉了酒,也曾与周瑜畅谈。可刘备实在难以理解,如今诸葛亮为何要与周瑜那般自如地交流?

诸葛亮与周瑜得以会面,缘由其实简单。

诸葛亮本打算尽快离开江东,可夫人黄月英却不愿,想再多逗留十天半月。这期间,诸葛亮本打算住在兄长诸葛瑾家中。然而,诸葛瑾并非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僧人,而是在江东多年广结人脉的重要人物,诸葛瑾家难免会有各种事务、宴会。如此一来,诸葛亮与周瑜见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年赤壁大战时,周瑜身负军务重任,与诸葛亮虽为盟友,却因阵营不同,彼此带着戒心,关系略显生疏。

如今,诸葛亮身着布衣,手持羽扇,儒雅从容;周瑜也未着铠甲轻松着装,轻摇羽扇,尽显潇洒。

二人皆是风度翩翩的俊才,一个能上马杀敌,尽显儒雅风范;一个能在帷幄之中运筹帷幄,规划天下大事。英雄相惜,即便身处联盟中的不同阵营,也有无形的磁场吸引彼此。

好在交谈会面时,诸葛亮和周瑜二人皆未饮酒。

周瑜仍在戒酒,诸葛亮出于关心,询问道:“周都督箭伤可曾痊愈?”

都是聪慧之人,又都由华佗诊治,华佗为周瑜医治箭伤旧疾,为诸葛亮调理不孕不育,这无形之中让他们有了更多联系。

周瑜也关切地问诸葛亮:“先生家中可有喜讯传来?”

二人一问一答,皆切中彼此关心之事。随后,两人相视一笑。

周瑜说:“快好了!” 诸葛亮也说:“快了!快了!”

当诸葛亮诚挚地劝周瑜:“箭伤救治最为关键,切不可轻视,一定要听从医嘱,小心调养,万不可心急。军务政务最是劳神,思虑过度会影响身体康复。”

周瑜也关心回去:“国事公事固然重要,但皆是众人之事。唯有孩子与家眷,才是身边最要紧的。”

周瑜心中也觉得,像诸葛亮这般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读书人,虽有人故意诋毁他为 “南阳村夫”,但他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优秀之人,若膝下无子,实在可惜。

二人谈得有来有往,彼此关怀,可在外人听来,或许会觉得是在互相调侃、针锋相对。

但他们二人毫无芥蒂,不脸红不生气,时而开怀而笑,时而面露微笑,时而抚掌回味。

那些所谓 “既生瑜,何生亮” 的宿怨,或是周瑜想暗杀诸葛亮,诸葛亮又三气周瑜的传闻,此刻在他们面前都是没影儿的事。

一个是来访的盟友使臣,一个是江东的股肱之臣,二人皆心怀天下,胸有韬略。周瑜擅长军事,诸葛亮便与他探讨军事之事;诸葛亮在内务后勤、人口经济方面颇有见解,周瑜也能与之交流一二。

他们通过彼此的见闻与观点,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

细想起来,二人的关系也并非全然陌生。周瑜与鲁肃是好友,鲁肃与诸葛瑾情谊深厚,而诸葛瑾正是诸葛亮的兄长。如此看来,他们相处融洽也是情理之中。

在江东的这段日子,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过得十分惬意。

黄夫人不仅接受华佗先生的医治调理,与诸葛亮一同服用促进生育的药剂,因为夫君诸葛亮最近公务闲少,夫妻二人独处的时间都多了。

黄夫人还在江东贵夫人的热情邀请下,参加了诸多宴席。

席间,大家总有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镇江老辕与袁夫人。众人想来,若不是黄月英和诸葛亮此次出使江东,他们也不会这么快知晓袁夫人就是镇江老辕的真相。

于是,大家纷纷夸赞黄夫人来得恰到好处,如同带着祥瑞与光彩降临,还都衷心祝福她此行求子必定成功。

与江东诸位贵妇人交往一段时间后,黄月英愈发觉得江东是个好地方。“这里并非想象中的龙潭虎穴,而是人杰地灵,气候宜人,氛围温馨。”黄月英心中不禁暗暗羡慕大伯诸葛瑾的夫人于氏,这样的交际生活圈子热闹非凡,远比荆州有趣得多。

不过,黄月英深知丈夫诸葛亮的志向所在,她也从未奢望能在江东定居发展。她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并追随丈夫,日后回到荆州,该做什么做什么。

但在江东的这段生活经历,无疑会成为黄月英一生中美好的回忆。若此次还能如愿求子成功,那便更是锦上添花了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