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鼠猫狗鸽

第5章 让他们劳动接受再教育

第5章 让他们劳动接受再教育

晏殊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一个月的饭食,不许太孬。”

“哈哈哈。”

宋绶忍不住大笑几声,连连颔首。

方才那块价值不菲的玉佩晏殊说送就送,现在竟然要同自己赌一个月的饭食。

不过宋绶也理解,晏氏兄弟自幼就生活简朴,即使身居高位也未曾改变。

看样子他很看重那个叫宋煊的学子,但宋绶可不觉得自己会输。

因为他更看重自己早就认定的天才张方平,于是痛快颔首:

“好,此赌,我应了。”

大宋从上到下都是好赌的,但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放开了这种限制。

晏殊二人瞧着河面的流水,给宋煊二人多一些答卷的时间。

如今的宋朝的学子们还没有总结出来策论的程序化。

但是宋煊是经过题海洗礼才考上大学的。

他对于阅读理解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更别说议论文写了多少次了。

首先卷面整洁,字迹要清晰。

开头就要点题。

让阅卷老师瞧见。

毕竟一篇作文一分钟就要定生死了。

阅卷工作那么繁重,老师哪来那么多时间去细细看你的文笔啊。

接下来就是长篇大论的入题论证,结尾要同开头续上,回归主题,一篇应试作文也就写好了。

时间不长。

宋煊与张方平各自交卷。

晏殊倒是没有着急看,而是让宋绶先看,毕竟他输定了。

宋绶自是先看张方平的试卷,可能写的有些急了,卷面上有墨点。

他认为士大夫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从儒家经典汲取更多的道德准则,更要抵制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

除了加强道德教育外,还要完善选拔制度,更要改善社会风气。

宋绶倒是觉得张方平写的中规中矩,可是如今正逢承平之际,天下无事。

皇帝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

但是猛然间改变是不现实的。

只要考中进士当了官,大家就能接着奏乐接着舞了,走到哪里,都会被高看一眼的,到处都有人捧着。

如今官场的风气很难改变的,并且既得利益者也不能答应。

宋绶把张方平的策论递给晏殊,开始看被晏殊寄予厚望的宋煊的策论。

晏殊瞧着张方平的答卷,书生气太重了。

许多读书人中了进士后,被授予官职后,好日子就来了,很少有人能够不被环境所影响。

许多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就能顶上一户农家一年甚至几年的辛苦收成。

真以为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呐

那是不可能的事!

晏殊再看卷面整洁程度,张方平还得多磨练一下心态。

遇事太容易心情起伏,这样将来是不好在官场厮混的。

宋绶再瞧宋煊的卷面,倒是没有什么墨点。

书法不说是龙飞凤舞,那也是略显潦草了。

宋绶硬着头皮看下去,然后被宋煊的开篇第一句给出的论调给惊住了。

要想遏制这种不正之风,官员应该去亲自参加劳动。

因为他们活的太安逸了。许多官员苦读考中进士当官之后,许多人都会放纵自己。

即使为官也是众星捧月,不知农时,甚至分不清韭菜与麦苗。

长久下去,便是文恬武嬉,外有辽国以及西北蛮夷袭边,内有因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

大宋能否长久的存在下去

尤其是燕云十六州没有握在手中,北方的异族可以随时纵马南下,攻打开封。

就如同遏制武夫造反一样,此消彼长,到了那个时候。

士大夫们还能继续安逸下去吗

最终的结局只能成为异族人的奴隶,他们可不认为连放羊都不会的士大夫会比农民更加有用。

更何况朝廷还给官员都发放了职田,个个皆是坐享其成之辈,谁还会思念悯农之说

最后的荫补制度,大宋的官员只会越来越多,属于百姓的田地只会越来越少。

唐高宗时期,因为人口的增长,就无法给人丁足额授田了。

难不成大宋比大唐的领土还要多吗

纵然是因为朝廷的优待,官员家族是富起来了,但是谁能保证富得过三代

每一个大富豪临死前算自己的钱财足够几十代吃喝玩乐了,但他的子孙后代就一定没有人会饿死吗

以贵族传家,汉高祖刘邦先后封了一百多位侯爵。

仅仅不到百年之后,大概在汉武帝时代,这一百多个西汉开国功臣家族,还能保住爵位的,就只剩下不到两成了。

至于诗书传家,那一代家族的核心人物被杀之后,这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就断了,以后自然也就再难崛起。

而耕读传家,简单来说,就是家族一边耕种,一边读书。

这样的家族,往往会拥有一块土地。

家族的绝大多数人,平时都在一边种地,一边读书。

这种模式,看起来似乎没啥特殊的,远不如其他几种模式,更有技术含量,但是会出现概率问题。

一个耕读家族的后辈,可能有几十上百人。

在这些人当中,最少也会出一个擅长读书的聪明人。

而当这个聪明的后辈出现之后,这个家族会全力培养他,让他去好好学习,然后走上仕途做官。

就算这个官员参与了谋反,一般情况下也是杀直系三代,很少诛九族的。

所以,这个家族内部,和这个谋反官员三代以外的人,还是可以继续在家种地,老老实实过日子。

出现的宗族势力要么就一同抵御外敌,要么就一同欺压乡里,相比于以上几种情况,耕读传家最为稳妥。

故而那官员参与劳动不仅仅是教育自己,也是再给子孙做榜样,更能影响周遭同样为官者。

千年以来,政治时有腐败,武力时有崩溃,家国时有灾难,但只要维持大道的人在,中华的历史命脉就不算断,历史的文明,不过是几次麦子熟了。

宋绶看完宋煊这篇惊世骇俗的论述,一时无言,他直接递给了早就等待的晏殊。

晏殊觉得很奇怪。

为什么宋煊的策论能被宋绶看如此之久。

等他接过来先看卷面整洁,观感大好。

但是笔迹潦草。

不行。

这字还得练。

然后晏殊瞧着宋煊的内容,随即眯起了眼睛。

很新奇的观点。

端的是胆大妄为。

可其中又透露出一丝的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