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章 君宪学社
黄百药都能瞧出来,黄宗羲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件事背后有人推动。
黄宗羲经历过阉党与东林激烈党争的时代。
其父黄尊素就是党争失败,为阉党迫害而亡。
这让黄宗羲很早就见识过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如今他爬上现在的位置,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一旦他失败,怕是平安下野,都是奢望。
届时不仅获得的利益要吐出去,还得遭受无休止的报复,怕是不得善终。
黄宗羲知道这次的事情并不简单,绝对是有针对他,而他自然也不会束手待毙。
眼下他虽不清楚是谁出手,但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黄百药有句话没错。
这就是大乾官场的内斗。
官商勾结,在如今的官场之上,可以说是普遍现象,文官集团对此已有默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大家的屁股都不是很干净。
近些年朝廷官员升迁和考核,与各地商业发展挂钩。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大乾的官员大多与商贾有接触和交集。
若是深究起来,绝大多数官员都存在一定问题。
让黄百药通知老二,让他把自己摘出来只是防御。
黄宗羲还要进行反击,而他的反击也很简单,便是安排手下,找出几件其他派系官员官商勾结之事,把水搅浑。
这些事,黄宗羲自有安排,无需对黄百药细说。
他挥了挥手,“按我说的去办,其它事你不必知晓和参与!”
黄百药见此,只能行了一礼,便转身出了书房。
黄宗羲察觉到有人针对自己,便要弄清楚是谁。
他坐在书房内沉思,心里暂时有了两个猜测。
这第一个猜测,出手的是内阁中某位阁臣。
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有多个,可首辅的位置却只有一个。
入了内阁的人,谁不想更进一步,坐一坐首辅的位置。
前朝时,内阁诸臣的明争暗斗,如那严嵩松斗倒夏言,徐阶斗倒严嵩,为了首辅之位,阁臣的斗争可谓异常激烈。
如今黄宗羲独揽大权,阁臣看似唯他马首是瞻,可他也很难保证内阁中,没有像徐阶那样极能隐忍之人暗中给他使绊子。
能将事情捅到皇帝处,手段必是通了天,一般人没这个条件。
黄宗羲为阁老,他估计他的对手,也是这个级别。
另一个方向,便是此前在廷推中遭受惨败,被迫下野的李岩一派。
李岩乃从龙功臣,当了多年的首辅,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近来他们这一系虽然遭受排挤,但他们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有资格,也有实力与他叫板。
他们这一系的官员,对于黄宗羲执政不满,便想通过举报,先否定他这些年改革的成果,再借此赶他下台。
这个推断也是合情合理。
这时黄宗羲正思索着,看除了这两个方向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管家忽然在外禀报,“阁老,今日是君宪学社聚会的日子,阁老是否参加!”
君宪学社,是黄宗羲牵头,集结了一批在思想与他志同道合的官员和名士,组建的秘密政治团体。
黄宗羲对于这个学社非常看重,每个月都与社员低调聚会。
他欲限制皇权,以相权代替皇权,结束二千年来的君权时代,自是需要一批志同道合之人,也需要一些支持者。
皇权思想根深蒂固,黄宗羲要实现抱负,便必须动摇皇权专制的思想,传播他的主张,使得朝野逐渐接受,他才有改革成功的可能。
君宪学社就是他传播和影响朝野的工具之一。
黄宗羲收回思绪,并没有犹豫,“备车吧!”
南京城,一处私人园林内,黄宗羲与十多人聚在一起。
这些人与曾经的东林多少都有些关联,他们代表着东南士绅、商贾的利益,是黄宗羲主张的支持者。
前朝时,他们这些人的父辈、祖辈,便暗中资助过李贽,助推他的学说和主张传遍,以图为他们谋取利益。
如今黄宗羲工商皆本,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主张,比李贽的主张更有前途,他们自然拥护和支持。
黄宗羲虽然挑头组织了君宪学社,但是作为阁臣,他可谓日理万机,自然是没有时间来打理学社,学社的运转,其实都交给了几位骨干社员。
这时在堂内,众人纷纷落座,黄宗羲便随口问身边人道:“今日议题是什么?”
“阁老,今日我等请来耶稣会的传教士庞迪我先生,请他为我等先讲解,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建立,以及英吉利国的大宪章,介绍两国的制度,然后便由我等探讨,两国制度是否能为我朝所用!”身边名士微笑说道。
黄宗羲微微颔首,高欢鼓励大航海,开拓新殷洲等海外拓殖地,与西夷强国之间不断爆发冲突。
在海外扩张势力的过程中,不仅是有战争,也有了跟多交流。
君宪学社的众人,便惊奇的发现,在极西之地,还有与他们不同制度国家。
作为阁臣,黄宗羲自是了解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以及英吉利王国的。
他甚至还知道,英国前不久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不过,西方毕竟距离帝国太过遥远,他了解的消息十分片面。
如今他虽主张限制皇权,可要怎么做,他还没有一个确定可行的方案。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英吉利王国,都是西夷中的强国,这便说明他们的经验,或许是有可取之处。
眼下黄宗羲对于如何限制君权,以相权取代君权之后,整个帝国又该如何运转,心中并没有完整方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黄宗羲与君宪学社众人定期聚会,每次所探讨的问题,便是如何在帝国实现以相代君。
他这个君宪学社的君宪二字,也是他得知英吉利国发生的事情后,偶然所取。
如今他要实现政治抱负,说不得还得从西夷身上吸取一些可行的经验。
现在听说君宪学社请来了西方传教士来给他们详细讲述两国情况,他立时来了兴趣,当即道:“那就请庞先生入座讲述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