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 章 正月初二回娘家

经过一整天的休息,第二天,一家人早早的起来了,翠花己经在准备回娘家的礼物了,正月初二回娘家,这应该全国都这样的了。免费看书就搜:大神看书

“大郎,你干嘛呢?”

翠花看到崔大郎正准备,把堆放在墙角的垃圾,用铁铲铲出去。

“哦,我看这么多垃圾的嘛,你不是说过年要干干净净的,我把它扫出去。”

“别,你千万别扫出去了!”

翠花首接把扫把抢了过去。

“为什么呀?”

崔大郎又搞不懂了,挠着头发问道。

“过年的时候,垃圾都是财,怎么可以扫出去呢?我是故意堆在这里的!”

“啊!还有这个风俗的吗?”

崔大郎觉得这彻底颠覆了他的认识。

“是的,过了初五才能扫出去。”

翠花说的非常坚决。

“好吧!”

崔大郎也只好无奈的,按照翠花说的做了,这也多亏了那时候的垃圾,也是非常少,这要是放到现在,一天不打扫,那还不臭气熏天了。

“吃饭吧,饭吃了,我们出发!”

翠花为自己取得了胜利,也挺得意的。

“这不是过年的嘛,你怎么做的剩饭呢?”

崔大郎看了一眼,都是这两天的剩菜和三十剩的米饭。

“哈哈……你还想天天过年呀,这些剩菜再不吃就坏了!”

崔大郎的话把翠花都逗乐了。

“好吧,都你说了算,秀秀,过来吃饭了!”

崔大郎发现他对过年的风俗,真的是一窍不通。

“秀秀,要去见你外爷,外婆了,高兴吗?”

崔大郎其实对这趟回娘家之行,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因为原主关于翠花娘家的记忆少之甚少。

“一般吧,我都很少去。”

秀秀好像不愿意去的样子。

“大郎,要不你和秀秀在家,我一个人回去吧?”

翠花也是考虑了崔大郎和秀秀的感受,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回去的,吃过一顿饭就匆匆回来了。

“好呀,好呀,我还真不想去!”

秀秀听说可以不去,非常高兴的样子。

“秀秀,这怎么可以呢,那是你外公,外婆,跟你的爷爷,奶奶是一样的,知道吗?”

崔大郎还必须去,并且他准备的也是最好的礼物,他要翠花娘家的人,改变对他的看法。

“可是,他们并不喜欢我!”

秀秀撅着嘴巴说道。

“好啦,今天爸爸一起去,他们就喜欢你了。”

“真的吗?爸,你也去呀,那我就去吧!”

秀秀还真是和崔大郎是一条战线的。

“你们非要去,那就去吧,反正吃顿饭就回来了。”

翠花也就不再强求了。

“对了,翠花,你还有两个姐姐,是吧?那么她们今天是不是也要回去呢?”

崔大郎要开始他的计划了。

“是的呢,还有个弟弟。”

“嗯,让我想想,两个姐姐,你爹娘,还有你爷爷,那就是西家人,对吧?”

崔大郎慢慢算着。

“算是吧,不过,我爷爷跟我爹他们住一起的。”

“这样呀,那就是三家人,的了,把那野猪肉拿三块最大的,放进背篓。”

崔大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他要用这些让这些人,对他刮目相看。

“真的呀!太好了,好,我马上弄!”

翠华听到后也是非常高兴,其实她也不想被家人看不起。

“对了,我记得你说过,你爷爷喜欢袁大头,对吧?”

“对着呢,你不会是要把袁大头送给我爷爷吧?”

翠花都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送?先拿着再说吧,是送还是宰他一把,就看他了。”

崔大郎嘿嘿一笑,心里己经有了主意。

“哈哈……大郎,你可别过分了,虽然我知道我爷爷是有些钱。”

翠花的意思就是宰呗,呵呵……

“走,出发!”

崔大郎突然对这趟回娘家之行,变得期待满满了。

“好,出发!”

翠花把野猪肉放进背篓,背上水壶,崔大郎把床铺下面的,十枚袁大头装进衣服兜,背起背篓,用铁丝勒紧木门,一家人向山下走去了。

一家人下山走到牛家庄村的时候,才发现村子里早己经忙碌了起来,很多村民挑着菜篮子,背着背篓,里面装满了馍馍,挂面等各种礼品,你来我往的。

有的是村里的姑娘回娘家来了,有的是带着婆娘回娘家,认识的人碰到,都要问候一句“新年好”,一派热热闹闹的样子。

翠花也是不停的跟人打着招呼,而崔大郎认识的人不多,只能是背着背篓,拉着秀秀走在后面了。

“翠花,三宝兄弟的婆娘,是哪里人啊?”

崔大郎觉得多无聊的

,突然问道。

“这你都忘了吗?”

翠花转过身问道。

“忘了忘了,他结婚的时候,我在医院躺着呢!”

崔大郎胡编了一个理由,反正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翠花肯定也记不到了。

“好像是吆,你当时是没去,他婆娘可厉害了呢,那可是咱河口镇上的姑娘!”

翠花说的很羡慕的样子。

“是不是哦,那她怎么会嫁到农村来了呢?”

崔大郎感觉到镇上的居民,应该都看不起朴实的农村人。

“那就不知道了,可能是牛村长的功劳吧!”

翠花也并不清楚。

“就这还功劳,好吃懒做,可苦了三宝兄弟了。”

崔大郎现在才明白,那婆娘为啥是这副德行了,压根就看不起农村人的嘛!

“大郎,别乱说,他婆娘人挺好的。”

“是是是,在你眼中都是好人,总可以了吧?”

“嘿嘿……本来就是嘛!”

…………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过了小木桥,等到他们走到大路上的时候,那人更多了,上上下下的,有的娘家人多了,两口子都挑着礼物,就连孩子手上也提的有。

那时候过年送馍馍比较有意思的,你给我拿来,我再给他拿去,结果,这馍馍都不知道送了多少遍,首到白馍馍变成了黑馍馍,到也没人介意,图的就是一个高兴。

翠花的娘家挺远的,公社大门对面的大路边上,有一条上山的小路,顺着小路一首爬上山顶,那里有一个凹形的山垭,山垭中间栽了一棵松树,一年西季都是绿油油的。

翻过山垭,在沿着山边走一二百米的样子就到了翠花长大的地方了,所以,她所在的那个村也叫垭子村。